2024年 9월 28日 ( 토요일 )
spot_img

文化

托尔斯泰寓言:面对金币 二兄弟的选择

文/宋宝蓝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一生著作颇丰,他的著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被视作文学经典。除了长篇小说,他还著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其中有一篇《二兄弟和一堆金币》,当偶然出现一堆金币时,二兄弟各自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这篇寓言的梗概是说,在距离耶路撒冷城不远的地方,有一对同胞兄弟。哥哥叫阿法纳西,弟弟叫约翰。二兄弟每天辛苦的干活,但他们不是给自己干,而是给穷人病人干活,帮助穷人、病人、孤儿、寡妇辛苦的工作,离开时不索要一文钱。 平常,二兄弟都是各自分开去为人们干活,只有到了星期六晚上,他们才回家团聚。到了星期天,他们在家里一起祈祷,彼此交谈在这一周来的心得体会。然后到了星期一他们又各自分开,去帮助穷苦的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两兄弟就这样坚持不懈地度过了许多年。 这一年,他们又迎来新的星期一。兄弟二人又要各自分开了。哥哥阿法纳西舍不得和弟弟分开,于是停下来,回首看了看弟弟约翰。但是约翰正在专注的低头行走,并没有意识到哥哥的目光。 突然,约翰站住了,似乎看见了什么东西,仔细地看了一眼,随即跳了起来,越过那堆东西,竟然头也不回地跑下了山岗,好像有野兽追赶他一样。 阿法纳西看到这一幕,心里感到很奇怪,好奇的转身朝着弟弟的方向走去。他很想知道,亲爱的弟弟究竟看到了什么,竟然害怕的跑开了。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堆金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可是为么弟弟要跳起来,跑开了呢?阿法纳西感到实在奇怪。 看着这对金币,阿法纳西心里想到,“金子是无罪的,有罪的是人。金子可以用来作恶,也可以用来行善”,用这堆金币可以养活多少孤儿寡妇,可以使多少贫苦人有衣服穿,还可以治疗多少病人啊!他想,兄弟二人为众人干活,但是他们没有那么大的财力,能做的事情很有限。所以他把行善的愿望寄托在那堆金币上。 阿法纳西这样想了一下,准备告诉约翰自己的想法,但弟弟已经走远了。由于金币数量太重,阿法纳西往返耶路撒冷二次,才全部取走。他用这笔钱在城里盖起了三幢房子,分别作为孤儿院和寡母院、医院以及收容所。他在城里住了三个月,请来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委托他们管理这三栋建筑。 做完这件事,阿法纳西还剩下3000金币,他支付给每位长老各1000金币,叮嘱他们施舍给穷人。这三栋房子有了用武之地,渐渐地住满了人。人们都称赞阿法纳西的善行。 听到人们的赞美,阿法纳西心里十分高兴得意,甚至不想离开耶路撒冷。但他很想念弟弟约翰,于是一枚金币也没要,离开了城里,仍旧穿着进城时穿的那件衣服回家了。 在路上,阿法纳西还在想:弟弟见到金币就跳开逃走了,那做法真的很不对。他心里很得意自己对金币的完美支配,觉得自己的做法实在太好了。 阿法纳西刚这样想,就看见前面路上站着一位天使,那位天使常来为兄弟祝福,然而此时此刻,天使正威严地看着他。阿法纳西当即愣住了,喃喃自语地说:“这是怎么回事?” 可是天使命令他走开,并谴责他不配和弟弟约翰住在一起。在天使的眼中,约翰那一跳比阿法纳西靠着金币所做的一切更加珍贵。 阿法纳西心里并不理解,于是当着天使的面,把救济穷人、孤儿、寡母等等许多善行,都细细地讲了一遍。不料,天使已看穿了事情的真伪,告诉他实情,原来是魔鬼放下了那堆金币,诱惑人的心灵。那些所谓行善的话,也都是魔鬼那么教他那么说的。 这时,阿法纳西终于意识到了,也真正的明白了,他所有做的这一切都不是为了神,而是为了自己在人中的美名。他所谓的善行,并没有使人想起神的恩典,让人虔诚的敬奉神,而是敬奉他这个小小的人。 阿法纳西意识到了其中的差异,为此痛哭流涕,后悔莫及。这时,天使为他让开一条路。他忽然看到弟弟约翰就站在他的面前,正在等待着哥哥的到来。 经过这件事以后,阿法纳西再也没有受到魔鬼名利的诱惑。@* 责任编辑:王愉悦

【古道人生】谁杀了富家女? 远逃二千里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作者﹕泰源整理 清朝时,巢县(今安徽巢湖市)有个富翁,五十多岁了还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名叫媚芗,时年十四岁,貌美又聪明,还请老师教她读书,诸子百家,她一看过心里就明白。富翁夫妇都十分钟爱她,家中凡是钱财出纳之事,都归她经办。 每天晚上她读完书,仆人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屏住呼吸,站在一旁报告事情,然后先后呈送簿册请她进行会计。媚芗耳听目察,口在询问,手在计算,没有丝毫差错。众人都敬畏她,不敢欺骗她一点儿。富翁曾经说:“古人说:生女虽然比不上生男孩,但能安慰父母的情怀。像我们家的媚芗,恐怕在男子中也是不多见的啊。” 当初,有邻居某秀才,有个儿子叫恂生,大媚芗一岁。幼年时就与媚芗是同学,二人年龄相近,感情也极亲密,恂生长得英俊聪明,与媚芗也很相配。见过他们的人都赞叹他俩是天生的佳偶,富翁夫妇也这样认为。只是因为恂生家穷的缘故,所以富翁未将女儿许配给他。有一天,老师在吃完饭后回到私塾(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处所),看见学生媚芗被人杀死在地上,大吃一惊,急忙喊富翁夫妇前来。 经过审核后,确定是强奸迫杀。富翁夫妇看见这种情况,心中的悲痛恸彻,怀疑一定是恂生做的,于是将恂生控告到官府,并贿赂县令一定要让恂生抵罪才甘心。县令某公,是个主观固执的官吏,既然接受了富翁的贿赂,又自以为是地直断,在庭上将恂生严刑拷打,强迫他全部招供,判他强奸杀人,应抵命治罪。 老师因为管敎不严,以致失察酿成大祸,被流放二千里。邻居秀才家中只有恂生这么一个儿子,虽然心知他是冤枉的,但因为家贫没有能力去营救,况且一向胆小怕事,唯有坐等着受到诬告的儿子被判死刑了。 这位富翁家的老师本来就是县里有名望的生员,流放到福建,当地的读书人怜悯他无罪遭难,又仰慕他的文名,所以很多人喜欢与他交游。正逢尚书某公告假在家,想延请名师,以敎导他的公子,但是选拔阅览多人后,都不合他的心意。这时有人把老师推荐给他,尚书命他将平时所写的文章拿来阅读,大为赞赏,就聘请他为家庭老师,极合心意。 一天,老师需要理头发,便叫来理发匠。理发匠刚一进门,无意中突然看见了富翁家的老师,即踉踉跄跄往回走。老师感到十分奇怪,又因为有些脸熟,一时间难以想起,就向尚书公子打听此事。公子说:“最近来的这位理发匠,乃是师傅的同乡,但不知道为什么他见老师反而转身往回走。”老师听说他是同乡人,顿时省悟过来,吃惊地说:“是了,将我陷于这个地步的,大概就是这个贼子了。” 原来这位理发匠和富翁是同乡,小时候就出入富翁的家。那一天亦因帮老师理发到了私塾,看见只有媚芗一个人在写字,更无他人,不禁顿起淫心,强拉她过来求欢。媚芗极力反抗,理发匠在纠缠过程中,恐怕女子发出呼喊,恰好有一书刀放在桌面上,就拿起书刀按着她的脖子,杀死了她,最后拿着刀就跑出了富翁的家。事后又怕官方会追查到他身上,就逃跑了。他辗转迁移来到了福建,没想到在这里突然与老师相遇,深虑行踪败露,所以心虚情怯,急欲回避。 老师起初还想不到这一点,现在见到他形迹可疑,因此回忆起这件案子刚刚发生的时候,他便无缘无故地离去了,怎么知道他不是害怕罪行而逃走呢?于是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尚书,尚书令人将他扣捕送到官府,果然一动用刑具就全都如实交代。福建巡抚因为老师无罪,开具文件请准予恢复。并将这位理发匠解回原籍审讯。 这宗案子事发后已过了六七年,秀才正因为悲痛儿子蒙冤一直卧病,这时被流放的老师忽然回来,述知此事,他心中高兴,重病顿时减半,就与老师联名上控,最终得以昭雪。理发匠以命抵命,正如人们常说: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资料来源:《里乘》@* 责任编辑:古容

韩裔企业家白手兴家 扎根纽约40年

专访纽约韩美协会前会长金基喆:以德服人 文/曾莲 常常面带微笑、待人彬彬有理的韩国企业家金基喆(김기철, Kichol Kim),精神抖擞的模样,让人完全看不出他已72岁了,他是纽约韩美协会前会长,也曾经在多个韩国社区团体担任要职,过去38年来对韩国社区做了不少贡献。2023年10月,他被任命为韩国民主和平统一咨询委员会新设的“和平统一发展特别委员会”副委员长。该职位由总统直接任命。韩国和平统一委员会的议长是总统本人,金基喆是前任美洲副议长,在社区有颇大影响力的人才能担任。 从两手空空来到纽约的杂货店打工,到成为企业家兼社区的领袖,韩裔美国人金基喆创造了一个传奇。他从布鲁克林黑人区经营杂货店开始,到美容连锁店Lucky Beauty Supply的创办人。 回忆八十年代往事,那个年代的治安非常差,“你看看我身上的伤疤,当时我的耳朵都被扯坏了,我被打了。当时我在布鲁克林区做生意,有99%都是黑人,我们的东西被偷走,还要让我们自己拿钱赎回,就这样纷争不断,那真是一段艰难的日子⋯⋯”金基喆首度披露一段充满惊险的往事,但他并不记仇,而经过一场火灾后的善举,改善了他和当地街坊邻居的关系。如今他所经营的美容产品公司,打开了黑人假发市场,在黑人美容界也有一定席位。他作为韩美协会的创办人之一,帮助韩国社区在纽约越来越壮大。金基喆究竟是怎样以一个少数族裔的身份立足纽约,获得尊重的呢? 火灾善举感动黑人邻居 1981年,年轻气盛的金基喆从韩国忠州来到美国:“我的姐姐和姐夫在60年代末移民美国,他们很早就邀请我来美国工作,我开始并不想来,后来因为韩国的钢铁公司经营建材生意失败,就试试看到美国工作,最初只是计划在这里待5年,没想到,一下子就40多年了!” 回忆过去,金基喆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初到纽约,梅西百货前的那个巨大的时钟。“那时候来纽约,是谁来接你机,就跟他工作了,我的姐姐就介绍我到杂货礼品店上班,你知道曼哈顿34街梅西百货公司前面那个时钟,我刚到纽约的第二天就在它对面的礼品店工作,每天就看着那个钟的时针,怎么走得那么慢啊!真的是度日如年的感觉。”日复一日杂货礼品店的工作,对于充满抱负的金基喆来说并不满足。 在姐姐的店中打工一年后,1982年,他到了布鲁克林开了一间店Lucky Store,这间杂货店是他做生意起步的地方。当时他所在的布鲁克林区有99%都是黑人,亚裔的面孔十分罕见,整个区的治安也很差。周边的店铺失窃是常态,被偷东西后反抗还会被黑人殴打,金基喆也被打过,那段经历回想起来他还感到害怕。 有一个冬天,在他做生意的街道对面楼宇,发生了一场大火,当他上班时发现黑人邻居受灾了,他们衣冠不整、瑟瑟发抖跑了出来。金基喆心生怜悯,马上做了决定,将店铺中的商品都拿出来救济他们,衣服、帽子等等全部捐献出来分给受灾的黑人们, 这一善举感动了周边的人。“就这样我们互相认识了,我们相处得非常好。我们都在同一街区生活,有很多事故发生的时候,就让我们互相帮忙,试着减少一些事故。”金基喆相信,人与人之间是可以建立信任的,患难见真情,不要计较太多,很可能一个善举就能够打动人心。后来他和多位韩国朋友一同创立布鲁克林韩国人协会,以此单位和当地警察局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能够即时将社区问题反映给警察局帮忙解决。 他这段故事,这或许就是“种善因结善果”的好报。 黑人假发市场蕴藏大商机 谦逊有礼为商道 “跟你说一个故事,有个鞋厂派他们的销售员去非洲土着部落做市场调查,两个销售员回来报告时,一个说一定不会有市场,因为他们都不穿鞋,另一个说市场会很畅销,因为他们都没有鞋子穿,鞋子的需求一定很大。”金基喆笑着说,“我们韩国人也一样,来到美国后发现我们周边都是黑人,他们的头发质地粗硬,短而弯曲,做头发的造型很不容易。如果我们卖给他们假发,他们一旦体会到戴假发的方便和美观,他们就会爱上假发。” 就这样,金基喆后来投身于假发生意,四处寻找不同的假发货源,当时从中国、印尼买来很多头发进行加工,一顶顶做工精细的假发卖给黑人,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他也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1991年,他在纽约长岛创办美容业为主的Lucky Beauty Supply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不但开设了自己的工厂,并购入了一栋办公大楼。 虽然他是公司高层,但他常常到前台服务客人,迎接客人的到来,跟他们微笑、握手,有客人不小心碰掉了货物,他会弯腰捡起来,完全没有老板的架子。“最有趣的是,客人常常给我小费,觉得我的服务态度很好,他们不知道我是老板。”金基喆打趣地说道。 善意待客的态度,他相信是做生意最重要的一环:“我认为,你必须要和善,举个例子,当你去两家餐馆吃饭,一间的服务生对你笑,很亲切,另一间他们看都不看你一眼,你选哪家?当然是去态度好那家,所以做生意最基本的,就是把产品的质量做好,还有保持善良和对客人的尊重,这是最基本的。” 在长岛,因为做假发生意,他也要接触不少黑人客户,他认为长岛区的黑人客户质素不错。“黑人中也有质素很高的人,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家长带着女儿,拿着一件货物来到我的店内还给我,说这是他们不懂事的女儿偷的,现在过来道歉,并为这件货物付款。”他认为父母这样教育孩子是对的,父母以身作则,这样才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他提到,店铺28年都没有换过钥匙,并不担心失窃,这也是让他对这间店感到骄傲的一部分。 担任社区领袖经验 以德服人 金基喆多年来一直热心社区,担任社区中的领袖人物,与金基喆相熟的朋友都对他的人品称赞有加。他卓越的领导能力从在韩国忠州的小学就崭露头角,他那时就担任学生会会长,在整间学校的学生中脱颖而出。“大家投票选学生会的会长,那时候的会长也是票选的,我就被选上了,随后不管是当兵,还是来到纽约创业,我都是做领导者的角色。” 哪怕离开家乡多年,金基喆从未遗忘自己成长的地方,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来一直和他的家乡保持联络,透过他在美国社区的活动向当地展示韩国独特的文化。2019年11月,他荣获忠州市荣誉市民证书。甚至他还获得了大韩民国总统授予的国民勋章“牡丹奖”。 金基喆于1983年创办布鲁克林韩国人协会,1986年参与创办纽约韩美协会,1988年创办纽约韩国青年商会(JAYLEES)并担任会长,并担任全美青年商会纽约支部会长。2003年至2005年,他担任纽约韩国人协会第28届会长,还担任过世界各国韩国人协会会长。他在韩国人社区展现了卓越的领导能力。 在处理韩国侨团的事务及与对外各种社团的人际关系上,他也有自己的心得:“你不要抱着为了自己要得到什么东西去做,你肯定会失败的,你应该要实实在在的付出,当愿意付出代价,你就会得到力量,有内心踏实的感觉。”他对于服务社区的态度是“奉献”,他并没有当自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领导,而是一个为他人服务的角色。 他一直视奉献为自己的使命,是他这辈子孜孜不倦努力的方向。他对社会的奉献也为他带来荣誉,他获得多个奖项,包括纽约市议会授予社会奉献奖、曼哈顿地区授予的奉献奖、美国众议院授予的社会奉献奖,会见过不少政界、商界的名人。 对于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金基喆举了一个猫和狗的例子来说明:“你知道猫和狗为什么总是打架吗,当猫生气的时候,会把尾巴翘起来,但狗尾巴翘起来的时候表示它很高兴,这时候两者之间的身体语言理解错了,就常常打架。那人与人之间相处也是一样了,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所以就会有矛盾。这时候就要心平气和处理,理解对方的想法。” 在金基喆看来,“以德服人”是他无论在管理公司,还是在处理社区关系上的一个重要理念,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从而理解他人面对的难题,方能找到解决方案,从而获得最好的结果。他也希望,这些好的经验能传达给下一代,这也是他所在的韩国协会重视投入对青年的培养的原因,盼望未来接棒的年轻人,也能延续前辈留下的宝贵精神。# 责任编辑:李维真

你当自己是骏马还是羊? 这一种态度给了答案

作者:任采真 墨子有个高徒叫耕柱子。有天,墨子对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我不是比别的弟子好吗?为何老师还责骂我呢?” 墨子反问他:“若要上太行山去,可以用骏马驾车,可以用羊驾车,你将驱策马还是羊呢?” 耕柱子说:“我会驱策骏马前往。” 墨子又问:“为什么你要驱策骏马前往呢?” 耕柱子回答:“骏马足以担当重任。” 墨子笑道:“我也以为你能担当重任啊。” ***** 想想当下,当我们在职场上、在生活中受到批评时,我们是以哪一种心情、态度去面对呢?是当自己是骏马呢?还是羊群中的羊呢? 我们最常见的,当有人,包括自己受到责骂、批评时的反应,就是羊群反应,即与群中他人比较,而不是与自己比较。这并不足为奇,因为两千多年前的墨子高徒耕柱子就是这般反应,可见古今皆然,人同此心。 然而,在群众心里潮流中,能够有不同于常人的警觉,能够审视自己、幡然反求诸己的,就不是一般的羊了,而是脱颖而出的骏马。墨子对耕柱子发怒,就是要让他能快点达到足以担当重任的水准。 能够担负重任的骏马,除了天赋异禀之外,还要有耐操练、耐磨炼的能耐,才能将天赋发挥到极致!这种磨炼不仅仅是技能方面的成长,最重要的还包括躬身自省的能力。我们的心里如果能够保持这份灵明的自觉,能用感恩的心情去面对批评,自然就能转用快乐的心情迎接每一次给我们自己成长、提升的机会喔!@ 责任编辑:方远

立秋的著名成语 传递什么警讯?

作者:容乃加 北宋文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的《梧桐》诗描绘秋来情景: 紫极宫庭阔,扶疏四五栽。 初闻一叶落,知是九秋来。 (*九秋意指秋天) “初闻一叶落,知是九秋来”,自然界的“先知”梧桐一叶落,迎接立秋来! 立秋节气 “立秋”是黄历中的“七月节”,在“大暑”后十五日,每年落在公历八月七—九日之间。在二十四节气中,立秋指示了从夏迈入秋天的第一步。 从夏天的繁茂到秋天肃杀,往往带给人深刻的感受,杜牧《早秋客舍》的这句“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传神摹写了秋气深触天地万物之心。秋天到了,节气物候也出现明显的不同:“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礼记》)。阳气缩阴意出地,化为肃杀之气,露水天降,入夜带来凉意;寒蝉这种生于盛阳的生物也感阴而鸣。 感应秋天的成语 季节转换进入秋天,从阴阳转换与感应来说,表现特是明显。《三礼义宗》说:“七月立秋,秋之言湫,湫,缩之意。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故以秋为节名。”因为秋天的阴阳变化感人明显,所以古代也产生了一些成语警戒人心。 多事之秋 秋天的五行属金,金气性肃杀,所以万物到了秋天就渐渐地凋零了。故而,在四季之中,人们认为秋天是多变、多事的季节,成语“多事之秋”就包藏了这样的意含,常用来形容时局动荡不安。朱熹《朱子语类‧本朝五》就有“扰攘多故之秋”的说法。 七月流火 七月的流“火”不是流星,也不是天外之火,而是天上一颗呈现红色的明亮恒星,在中国古代星宿中称它“大火”(在西方星座的天蝎座的心脏)。“七月流火”出现在《诗经‧豳风‧七月》中。豳地(在今咸阳西北部彬州市一带)是周朝的祖先经营兴起的地方;《七月》内容反映了周期之前农耕社会的生活情景,以及对自然界的观察与利用厚生。由此可见当时之人已经对天空中“七月流火”现象有了深刻的观察。为什么当时人对这颗星特别留神呢? 孔颖达《诗经疏》解说:“于七月之中,(天空中星宿)有西流者,是火之星(火、大火)也,知是将寒之渐。”周朝的七月,即今天的黄历七月,也就是秋天的第一个月,当周朝人的祖先在晚上观察到“火”从天顶流向地平线,那就是提醒自己立秋了、秋天到了的讯号,在这个季节里,他们就开始做御寒的准备了。因为中原古人准备过冬,从动植物上取得材料到制成产品是需要一些时日的。“七月戒流火”就有见到流火就是警戒自己小心备冬的意含。 一叶知秋——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中国古人公认楸和梧桐这两种树是秋天的“先知”,从而有“一叶知秋”的警悟。 汉朝,淮南王刘安编著的《淮南子‧说山训》就说:“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一到秋天,落叶木转黄叶落这是众人皆知的,例如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但是古人教人要看得更深更远,要从“一叶知秋”看到岁暮,也就是透视细微迹象,据以推论整体大形势的发展趋向,先做好准备,以掌握先机。 明察秋毫 “秋毫”是鸟兽在秋天时所生的细毛,用来比喻微细的事物。目光敏锐者,可看见秋天鸟兽新长的细毛。此语比喻能洞察一切,看出极细微之处。 《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中言“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这里的“秋毫”指的是秋天鸟类新生的细小羽毛,代表极微小的事物;“大物”则是指显而易见的大事物。意思是说:如果能够观察到鸟羽的细毛那般极微小的细节,那么对于大的事物也就不会忽略或看不清了。这也是提醒人们处事时要观察到处处细节,才能更好地把握全局。 安度多事之秋 古人由道 夏天去了,立秋将带来一番天地人间景象的明显变化,当然自然界的变化都是渐次进行的。不过,如果我们漫不经心过日子,从最初立秋时的细微变化到秋末的转变,一转眼,仅三个月就足以完全改观,再转眼,那寒冷的冬天也就来了!古人因为秋天的触动而产生的这些成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让我们洞烛细微的征兆,以便事先掌握事物的演变和趋势。它们也都共同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提醒人在事先做好预防准备的功夫,以度过多事之秋,确保日子美好、生命安全。 当下触目所及,许多大动荡、大劫难的预言都在给人示警,我们这茬人类是不是已经走在末世的险路上?不管信或不信,事先做好预防准备,永远不会嫌多!不论事前怎么预防,莫忘中华古传哲学《易经》给人指出的善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坤卦‧文言传》)曾子也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人而不好善,祸虽未至,福其远矣。”唯有“善”能解难!“大善”解大难!@* 责任编辑:李梅#

目睹临终病患与亡者对话 护士质疑无神论

(大纪元记者陈俊村报导)美国一名安宁病房的护士表示,她看过发生在临终病患身上的神奇事件,其中包括与往生者对话或谈论死后的世界。而这些超自然现象让她抱持的无神论受到了挑战。 这个名叫维拉赫斯(Hadley Vlahos)的安宁病房护士在YouTube网站的“善终”(End Well)频道分享了她照顾临终病患所遭遇的奇特经历。 (点击这里可以看本次节目) “善终”是由美国医生昂格莱德(Shoshana Ungerleider)在2007年创立的非营利组织。她所秉持的信念是——死亡不是医学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维拉赫斯在节目中说,她的一个病患在临终前告诉她说,死后的世界是美好的。 维拉赫斯也回忆起她第一次听到临终病患与已故亲人交谈的情景。虽然她最初抱持怀疑态度,但她说,很多接受临终关怀的病患都说,他们在去世前曾与已故的亲人交谈过。 她描述说,有一次一个临终病患突然问道:“你是那些蝴蝶吗?”她的眼光立刻从平板电脑上转移到该名病患身上,然后再移动到门口,看看有没有人走进病房。 她接着倾斜身子、碰触病患的手臂问:“你说什么?”结果对方说:“我在问我儿子,他是不是那些蝴蝶?” 维拉赫斯说,她随即走到走廊与病患的丈夫交谈。他流着泪说,他们的儿子多年前在就读高中时过世,此后他太太就到处看到蝴蝶。 维拉赫斯也提到了其他病患的临终情况。一个名叫苏(Sue)的女病患在最后时刻见到丈夫来接她,让她的死亡焦虑一扫而光;而一个名叫伊迪丝(Edith)的女病患有严重的失智症,但似乎能在生命的尽头与她沟通并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 维拉赫斯说,她担任安宁病房护士的经历让她重新评估自己的无神论。 她说:“我只有一个问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与我的无神论不符。”◇ 责任编辑:李天琦#

纯真与善良托现了布格罗所画人物的永恒之美:威廉‧布格罗作品研究点滴

作者:李进宇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年—1905年)是19世纪法国学院派最重要的画家之一。现代人们把他的作品称作是:“美的标准”。历经一百多年的历史变迁,无论各民族习惯和文化怎样差异,人们到了布格罗的作品面前,赞叹的语言“真美啊!”和一百年前是一样的。时代在前进,对“美”的感受却是不变的。人类心中有一种永恒的“美”的标准,通过艺术作品而产生共鸣。 让我们来看看油画大师威廉‧布格罗的作品神妙之处在哪里。从他一生所创作的八百多幅作品中,我们看到布格罗所描绘的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画中人物展示出特别动人的纯真和善良。 威廉‧布格罗所画主题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历史上的神话故事和宗教题材,比如《维纳斯的诞生》《圣母与天使》《幸福的普赛克》《春天的来临》。他画的“维纳斯”,与波提切利的“维纳斯”虽选用同一题材,表现却大相径庭。布格罗的“维纳斯”有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神圣之美的感觉。布格罗崇尚拉菲尔作品,但是他更喜爱被称为“文艺复兴之父”乔托的画,他曾经花了很长时间临摹乔托的大量作品。乔托的作品大都是宗教题材。从中你可以感受到布格罗得到其中的真谛是什么。绘画的形式变了,但是其中表现出来的感觉,那种对神敬仰的神圣感觉却贯通在布格罗不同形式的画中。布格罗在他所创作的画中都显示了这个特点。在他描述神话故事和宗教题材的作品中,布格罗选用了很多女性人体作画面主角,但却丝毫没有人间世俗媚气,展示的是圣洁。 威廉‧布格罗说:“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们,人们必须寻求美和真,必须使作品达到极致。”布格罗所描绘的第二类作品就是现实人物中朴素的少女。除了对神的描绘,布格罗还画了大量的农家少女。在黄昏夕阳下,抱着小羊的牧羊女在树林旁侧面站立,自然纯真的脸孔和神态让人心旷神怡。在他所创作的那些充满了浓厚的乡村风味和田园情调的画面中,在树林、田野或牧场的背景下,穿着白色的衬衫,带着花的或格子图案的方形披巾,不穿鞋袜光着脚丫的农村小姑娘,就“好像神话中的公主”。带给我们一片纯真,善良至极可爱之极。 在完美的谐和中,一个天才艺术家必须具备特别自然的本性,对视觉形态和色彩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和冲动。布格罗就是这样的艺术大师。他的画就像仙境,把母子、牧羊女、农妇、浴女和小孩等世俗题材画得像神话中的仙女。他所创作的作品,虽然不是宏大题材的圣人,没有光环,却充满了神圣的内涵,直达人心。 责任编辑:李梅@#

一念让巫婆变成美女 启发人间相处之道

作者:任采真 从前不列颠有个传说中的国王——亚瑟王,他也是最受欢迎的圆桌骑士团(或译圆桌武士)的骑士首领。有一次他被敌人俘虏,可能会遭到死刑,但对方国王欣赏他的乐观英勇,提出了一个困难的问题,如果他能回答对,就可以获得自由。 问题是:“女人真正渴望什么?” 亚瑟王尝试咨询公主、牧师、智者等人,但没有人能给出满意的答案。 有人告诉他,一位老女巫可能知道答案,虽然她要求的代价高昂且异常。 亚瑟只好前去找她,女巫同意回答问题,但有一个条件:他的朋友加温必须娶她为妻,而加温是亚瑟最亲近的朋友之一,也是最高贵的武士之一。 亚瑟感到震惊,因为女巫又老又丑,浑身发出难闻的气味,而加温则是英俊、诚实、勇敢的武士。 亚瑟拒绝了这个提议,认为不能让好友为了他娶这样的女人,否则他将永远无法原谅自己。当加温得知这一消息后,他为了亚瑟和国家的利益,自愿娶女巫。于是他答应了婚事,女巫则回答了问题亚瑟王的问题:“女人真正渴望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而亚瑟王也获得了自由。 结婚那天晚上,新娘却变成一位美女。女巫说:“我在一天中,一半的时间是美女,一半的时间是老女巫,你希望白天的我是美女,晚上是老女巫,或是白天的我是老女巫,晚上是美女呢?” 加温说;“既然你说女人最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就由你自己决定吧。”于是女巫决定白天和晚上都以美女示人。 加温对朋友好,对妻子也是最好的,他尊重妻子的选择。真正的幸福其实是希望别人好,对别人的选择给予尊重和理解。只有当对方幸福了,才会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在你的面前,那你也会因此而幸福。 日本学者江本胜研究水和水的结晶,在他的实验中发现受到赞美的水的结晶非常漂亮,赞美的方式包括声音、文字等等,相反的,受到咒骂的水会结出非常丑陋的结晶。 原来天地间的人事物都和“善”相通,也会对“恶”有不好的反应。人和万物皆如此!如果我们想从他人那里感受好心情,那么我们就先给他个笑脸!真诚的、不带有目的和算计的笑脸! @ 责任编辑:方远

“断舍离”转换生命流动能量 转出好人生

作者:任采真 如果你进入一个房间,桌子上摆着一盆盛放的花朵,除此之外一尘不染,什么物品都没有露出来,你眼光的焦点会集中在哪里?那是“繁华落尽见真淳”的简约清境! 简约清净让人感到无长物一身轻,这是“断舍离”风潮的主要价值观。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出生于东京,是早稻田大学文学院的毕业生。在学生时代,她接触了瑜伽行法哲学中的“断行・舍行・离行”,并从中领悟到“断舍离”的概念。综合所学、所见、所悟,她将这一概念运用到居家或个人“整理术”中,创造出适合任何人实践的简约生活方法,分享给读者,掀起全球“断.舍.离”风潮。 “断舍离”同时也是一种生活哲学的转换方法。山下英子体会到:“因为居住空间能够整顿心灵状态、身体状况、人际关系,并塑造出属于你自己的人生。”那么“断舍离”是什么概念呢?怎么掌握其原则概念? “断舍离”的意思,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废物、“离”开对物品的执著。 在人的生命体现中,“断舍离”强调的不仅仅是整理物品,“断舍离”的概念引申到精神层面,可以说是断然抛弃生命中不必要的东西,清醒舍弃心里的执著,回归简约和心灵的宁静,最终让生命得以升华。 在“断舍离”的过程中,价值判断的主角不再是物品,而是生命的主人——我们自己。做出“断舍离”的决定时,不再只是考虑在未来“这东西可能会用到”,而是问自己“我现在需要它吗?”这种思维转变使人变得务实,专注于当下,摒除对未来的不切实际的寄望。 “断舍离”的目标不仅仅是整理出一个干净的空间,更是透过选择和整理物品的过程,同时解脱对这些物品的执著,对自己生命价值观的审视,进一步释放自己,减少自己对物品的依赖和幻想,重新找回简单清爽的生活和人生。每一个“断舍离”的决定,都是对自己的深度体察过程,进而实现心灵和生活的升华。 实践居家“断舍离”的极简生活法则,让我们减少生活中的东西,增加生命中可利用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能常常感受到“繁华落尽见真淳”的美好清境,而不是被欲望带来的多余长物和苦恼掩没!@*# 责任编辑:方远

小心“爱”入歧途

作者:任采真 人都有追求美好的愿望,都希望拥有幸福和快乐。从字面上理解“拥”字,《说文》:“拥,抱也。”就是用手包住,也就是一种专属的占有。 幸福能用手紧紧包住不让它溜走吗? 我们喜欢快乐的小鸟,一旦把小鸟关进笼子,成为笼中鸟,小鸟就会失去自由的快乐,我们也就感受不到小鸟的快乐了,当然也失去了赏心悦目的快乐。 我们的快乐、幸福,有多少是来自别人的快乐幸福的返照?当别人快乐幸福时,也能祝福我们。 人们爱自己的孩子,往往要给孩子自己认为最好的,可能为此不惜一切,甚至伤害到他人。然而没有经历风雨的孩子,就像包在温室里的花朵,能有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吗? 一旦孩子失去了温室的保护,离开父母的怀抱时,很可能受不住温室外的风雨而受摧折,那时,可能要反过来怨恨父母没让他们认识真正的现实是什么! 苏轼的文章中有一篇《芒山盗》的故事,发生在宋朝宣和年间的芒山,有一名即将受刑处死的盗贼和母亲告别。盗贼对母亲说:“如果能再次吸食母亲的乳汁,即使死了也不会有遗憾。” 母亲答应了他的请求,给他哺乳。但盗贼却咬断了母亲的乳头,流了一地血,母亲最终因此而死去。 执刑的人问盗贼:“你为什么如此残忍?”盗贼回答道:“我年幼时,偷了人家的一菜和一柴,母亲看了不但没有劝阻我,反而高兴。结果,我走上了这条不归路。所以我怀恨在心。” 这故事真是给人惨烈的教训寓意。 这种结果,也会发生在母子以外的人际关系上。当不当的爱酝酿出恨时,这一刻,一切的努力都成徒然,快乐和幸福事与愿违。 当我们放下挂念,放下私念,放下执著,放下占有时,“爱”的心境会有怎样的改变?世界会有怎样的不同? 那时,我们的心境和世界都可能会经历一些积极的改变,比如: —— 内心平静:放下挂念和私念可以使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平静,不再困扰于过去的琐事或担心未来。 —— 思维更开放:放下执著时,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变得开放,更容易接受新的观点和想法。这对个人成长有助益,也有益于亲子关系、各种人际关系的成长。 —— 生出慈悲和同理心:放下占有可以使我们更容易体会到他人的真正需求和感受,并展现更多的慈悲和同理心。这有助于生命的成长。 当我们不再受困于私念的执著和占有的束缚时,我们会感到更自由,我们更能游刃有余地去“爱”,去给予,从而容易发现原来快乐和幸福常在我们左右,处处莲花开。@ 责任编辑:方远

长智慧 苏格拉底是怎么作到的?

作者:任采真 苏格拉底有位相知极深的好友凯勒丰。一天,他高兴地向苏格拉底展示了从特尔斐神庙那里得来的神谕的内容“没有谁比苏格拉底更聪明”。 凯勒丰:恭喜你啊,苏格拉底!特尔斐神庙的神谕说你是最聪明的人! 可是凯勒丰从苏格拉底脸上看到的反应却是茫然和不安。他听到苏格拉底回应说:可是,我并不觉得自己是最聪明的人,我反而觉得我什么都不知道! 凯勒丰:你怎么这么说呢?你可是雅典最著名的哲学家啊! 苏格拉底:正因为我是哲学家,所以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我知道,我知道的越多,我就越发现自己不知道的更多。 凯勒丰:但是我没有发现谁比你更聪明! 于是,苏格拉底要寻找一位智慧声望超过他的人,来证实自己所知的实在有限。 他先找到一位声望卓著的政治家。政治家以知识渊博自居,在苏格拉底面前侃侃而谈。然而,苏格拉底听着听着发现他对善与美一无所知,却自以为无所不知。苏格拉底心想:我至少能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苏格拉底又找到一位诗人,这位诗人有极高的作诗天赋,然而他自以为能作诗,就目空一切。 接着,苏格拉底又向一位工匠讨教,可是这位工匠也因为一技在手,便以为高人一等,狂妄自负消弭了他的智慧之光。 最终,苏格拉底悟出了神谕的真意:神并非要表彰他最有智慧,而是以他警醒世人:在你们之中,苏格拉底最有智慧,因为他 ‘自知自己无知 ’”。 苍苍青山在,几度夕阳红!聪明的人比比皆是,然而有几人能像苏格拉底那样真诚地求证自己的无知呢? 在特尔斐神庙上镂刻着一句苏格拉底(一说出自古希腊七贤之一的契罗 )的名言——认识你自己!此话向人们开启了一扇智慧之窗:无论认识自己或是认识真理,都是从认识自己的无知开始的!认识自己的“无知”并不羞耻,而是真诚探索生命与一切知识奥秘的起点! @ 责任编辑:方远

【历史的瞬间】路易威登: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旅行

文╱江峰 1835年法国的一个清晨,一个14岁的小男孩和父亲做了简短的告别,开始了生命的新旅程。他脚蹬铁皮鞋,把行李捆绑在木棍上,再扛在肩上,带着几个法郎,还有在父亲的作坊里学来的手艺,离开故乡,从法国东部的小村庄如拉(Jura)朝巴黎出发。 他并不是唯一徒步旅行的人,在路途中有朝圣者、商人、流动商贩各种不同身份的旅行者。有时贵族乘坐的马车,会从身边疾驶而过,马蹄甩出来的泥水,沾上不及躲闪的少年叛逆而卷曲的头发上,此刻的少年并不知道,他的一生将与贵族和品味画上等号。 他的体格强健,然而他的双手却是无比的灵巧。他的性格如同他的外貌,果敢而严谨。他的名字路易.威登,大家都熟悉的LV品牌创始人Louis Vuitton。 路易的父母亲是农民,他们有个磨坊,在麦子收割后的季节就用磨坊的水轮动力锯木头。小路易没去上学。他所有的本事,就是父亲告诉他的每种木头的用途和坚韧度: “孩子,木头是有生命的。榉木,你要先跟它说话,它要是‘叽叽喳喳’的,就只能当门板,要是它害羞不回答,那就要小心的环切,能看见好看的山纹,那是神父和城里的贵族喜欢用的材料;橡木做家俱,北方人能用,要是戛纳来的客人就别给他们了,那边太阳大,过不了两年就裂开了。还是留着做酒桶,橡木生来就是葡萄的好丈夫,它能陪着葡萄酒过一辈子。” 在巴黎展开人生旅程 路易.威登从父亲那里学习的锯木头、懂木头的本事,在巴黎马雷夏尔先生开的木箱店,派上用场。马雷夏尔在巴黎经营一家相当出名的木箱店,路易会跟木头说话的本事引起了马雷夏尔先生的注意,他对路易说:我会给你一份“行李打包工”的学徒工作,你可以得到一张用来睡觉的工作台、一个塞满木屑作枕头用的布袋,一天可以吃两顿饭。路易立刻就接受了这份工作。 十九世纪交通工具的发展,从马车、轮船到火车,人们出门远行也越来越频繁。“旅游”tourisme,成了法语新词汇。法国王室和贵族出远门时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特制行李箱和打包服务。马雷夏尔的木箱店得益于这个时代,生意非常红火。 路易.威登在马雷夏尔的木箱店里干了两年后,就干上了首席技师。他不用店里的工作台做睡觉的地方,他开始有了自己的居室。 1848年的春天,一个黄昏,路易.威登去给俄国大使夫人装行李箱,从位于旺多姆广场的俄国大使馆出来,听到一阵枪响,路易赶紧躲在一个门廊下,原来他正好遇上了二月革命。第二天早上,法王路易.菲利普一世(Louis Philippe I)退位,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宣告成立。 法国二月革命前几天,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刚出版,破坏和打碎国家机器的主张,开始在欧洲像幽灵一样舞动起来,法国政府意识到这种危险的、充满仇恨的思想之后,驱逐了马克思。路易.威登也不喜欢马克思要无产阶级团结起来一起消灭剥削阶级的主张,他能认识的剥削阶级就是马雷夏尔先生,马雷夏尔对他很好,薪水也很合理,他从事自己喜爱的木工,学习做生意的技巧,甚至可以为木箱店的运作出主意。 父承子业 L V配合搭成花朵图案 1852年,拿破仑三世(Louis Napoleon Bonaparte)登基,路易.威登被选为王后的御用包装工,从此涉足上流社会。美貌王后欧仁妮(Eugénie de Montijo)非常注重穿着打扮。王后的每次出行,都得装上十几个箱子。路易.威登就发现了,原来的箱子都有一个拱形,放在家里好看,要是旅行起来就麻烦了,为什么? 它不好叠着放呀,只能在地上放一排。于是,路易.威登在巴黎开了第一间店铺,专做平顶箱。路易.威登打造制作的皮箱技术精良,在当时的巴黎名气非常响亮。进而使LV成为皮制旅行用品最精致的象征。王公贵族专门订购路易.威登的皮箱。 1880年,路易的儿子乔治(Georges Vuitton)结婚。在婚礼当天,老路易将位于斯格里布大街的总店正式移交给儿子乔治。 乔治不负父亲的期望。1888年,乔治.威登推出威登皮箱的新设计。他将箱子的表面设计成西洋跳棋棋盘风格,颜色则是棕色和栗色相间。父亲姓名中的简写L及V配合搭成花朵图案,设计出到今天仍蜚声国际的交织字母。 1892年,路易.威登的事业做大了,路易威登在这一年有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开始推出手提包,之后的一百年,路易威登的手提包长盛不衰;第二件事情是2月27日老路易在家中去世。这个百年老店开始从第一代人手中交到了后来人手里,继续它的辉煌。 “旅行哲学” 始终的文化理念 路易威登以旅行箱起家,始终保有一份文化理念,那就是“旅行哲学”。每一年,LV会举办LV杯及美洲杯帆船赛、LV古董车车展,以及出版品牌专属的世界城市旅行指南(cityguide)、旅游随想录及Voyageravec,不断重新阐释旅行的精髓。 近些年,大量的中国人喜欢上了路易威登。在巴黎香舍丽榭大街的路易威登旗舰店里,中国人快乐的穿梭着,就像在海鲜市场一样大声大方的刷卡,不知这里面有多少仅仅是跟风,仅仅是认为拥有一份花很多钱买来的奢侈品,带来的一种让别人“咂吧咂吧”嘴流口水的土豪体验。 其实当你带上路易威登的时候,更多的是在当中感受一份历史的传承。不知道您留意没有,在每个路易威登店里,几个最新款式的手提包,都会摆在古老的长方形旅行箱上面。那老款的旅行箱,就是百年经典设计Monogram。路易威登认为,这份历史的沉淀非常的重要,LV也希望每个使用者不是专注于LV的价格,而是里面的那份历史! 在“铁达尼号”真实的历史沉船事件中,美国“梅西百货”创始人史特劳斯先生(Isidor Straus),当时是世界第二富豪,他秉承着“女士优先”的优良传统,让妻子走,自己留下。可是夫人说:“这么多年来,你去哪我就去哪,现在我也要去你要去的地方!”于是这对世界富豪把救生艇的位置留给女佣,然后,这对老夫妇相互搀着手,蹒跚地走到甲板的藤椅上坐下,静静的等待着最后的时刻。 本杰明.古根海姆(Benjamin Guggenheim)是个贵族、超级富二代,灾难来临时,他帮助妇女儿童们登上救生艇之后,然后穿上最华丽的礼服,傲然地迎接死亡。他留给妻子的遗书:“这条船不会有任何一个女性因为我抢占了救生艇的位置,而留在甲板上。我不会死得像一个畜生,会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船沉了,真正的贵族精神留下了。大难来时,才见真性情!传统的精神中的牺牲与担当,实际上中西方都是一样的。金钱是买不到贵族的。 还有什么东西能留下来呢?当抵达现场的搜救队伍捞起了载浮载沉在海上的路易威登硬壳行李箱,打开来一看,里面竟然滴水未进! 品质及尊贵的传统,是路易威登的最大信仰,百年来不曾改变。 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旅行,你希望你的行李箱里装些啥呢?@* ——转载自《新纪元》 责任编辑:王堇#

贫和穷含义不同 穷为何比贫更考验意志与操守?

作者:李越 虽然现今“贫穷”二字常并列出现,“贫”与“穷”也都有缺钱少财之意,不过贫、穷含义并不等同。清贫不足为虑,而如果走到“穷”的境地,那才是真正的考验。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汉字本义看,贫,《说文解字》中说:“贫,从贝从分,分亦声。” 海贝曾是古时的货币,即贝币,代表财富,因此贝部的字多与资财相关,如财、贵、贱、赔、赚等。分,既表意,又表音,财,合则多,分则少,贫就是财少之意。 不过,在古人看来,清贫并不值得忧虑。孔子忧道不忧贫;颜回虽身居陋室,箪食瓢饮,仍不改自得之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相反的,富有而不修德行,只会招来灾祸。西晋石崇富可敌国,与人斗富,因财招祸,致全家被斩,直至死前他才有所悔悟。《国语》说:如果不担忧德行的修为,而只为财产不足发愁,那才真正令人悲哀。(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国语‧晋语》) 那么,身处清贫或富有,该如何面对?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第十五》) 子贡是孔子弟子中最富有的,被称为儒商始祖。富可敌国的子贡曾就人生的贫与富做过深层思考,他问孔子:“贫穷却不谄媚,有钱却不骄纵,这样如何?”因材施教的孔子对子贡的观点表示认可,但同时又告诉子贡,那并不算高境界。孔子认为对待贫与富的态度应该是:“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有却谦逊好礼。” 如果说贫只是物质的匮乏,而穷,则不单面临钱财不足,还同时承受精神的痛苦。 “穷”字本义是终极、尽头,如理屈词穷、穷途末路、黔驴技穷、穷凶极恶等。“穷,极也,从穴躬(躬)声。”(《说文解字》)穷是会意兼形声字,以穴为意符的字多与孔穴、孔洞有关,如空、窑、突、窝等。躬,即身体。身处穴下,不得伸展,已至极限,窘困之状显露无遗。不过,这在简化字[穷]中已看不出了。 穷也有贫困、贫乏之意,不过那可真是贫至极点、一无所有。荀子说:“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贫,至无有者穷。”(《荀子‧大略》) 古汉语中,穷更多是表示困厄,有志难伸,而不仅是物质贫乏。人世颠沛,诸事难料,如何面对人生顺逆,态度各不相同。 孔子周游列国到陈国时,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坏了,起不来床。性格直爽的子路见状非常怨愤,对孔子说:君子也有困窘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吗?孔子告诉子路,虽然君子也有一筹莫展的境况,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君子困窘时仍能坚守正道,而小人遇到没办法时,就会胡作非为了。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孟子则是畅达通透:“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屈原对现实无奈之余,选择了坚守:“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他不会改变志向去随波逐流,宁愿愁苦而终身不得志。 最励志的当属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的:“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处境愈穷窘艰难,心志愈坚强。 《易经‧系辞》说:“穷则变,变则通”,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发生变化,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无论贫也好,穷也罢,即使遭遇“山穷水尽疑无路”,但只要初心不改,坚守正道,就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责任编辑:林芳宇#

帮助别人 22年后 命运安排对方救了自己的儿子

任采真 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名士兵在受伤后几乎丧命,却因为一位陌生男子的无私救助而得以幸存。当士兵的母亲努力不懈寻找这位恩人时,一名老妇却突然现身。她们的真实故事让所有人深感感动。 及时解危 一名士兵命在旦夕,他中枪受伤,倒卧在以色列与约旦之间的约旦河西岸。然而,没有人注意到他,路过的车辆也没有停下来帮助他。或许是出于害怕成为攻击目标,或许是疏忽,总之,没有人伸出援手。 然而,就在士兵命悬一线的时刻,一位年轻的陌生男子驾车经过,发现了他。这位好心人毫不犹豫地停下车,将受伤的士兵抱上车,然后以最快的速度送他前往医院。 士兵被及时送到医院,这位好心的男子并未留下联络方式,他只希望医生能够拯救这名士兵的生命。一听到士兵没有生命危险了,只需要立即输血。 他就默默离去。 士兵的父母到来时,医生告诉他们,他们的儿子的生命虽然一度危急,但幸运的是他被成功救活了。士兵的父母们感慨万分,因为他们得知,如果不是这位陌生男子的救助,后果不堪设想。 感恩神迹 当士兵康复后,他的母亲继续寻找这位救命恩人,希望能够表达谢意。她在自家商店的告示板上悬挂寻人启事,打电话给朋友寻求帮助,不遗余力地寻找着。 经过数月的努力,她还是找不到那位好心人。但她不放弃希望,仍然坚持寻找,因为她知道,如果不是那位陌生男子,她的儿子可能早已不在人世了。 快一年过去了,士兵的母亲仍然坚持着寻找恩人,但她不再张贴告示,而是在商店内悬挂寻人启事。她始终相信,终有一天她会找到儿子的救命恩人。 有一天,一位购物的妇人进入她的商店,看到了悬挂的寻人启事。她走近士兵的母亲,说道:“我真的无法相信,你就是我儿子拯救的那名伤兵的母亲。”伤兵母亲听到这番话,惊讶极了! 然后,这位妇人说了缘由 :22年前,当时她是一位孕妇,正为家庭的财政困难而烦恼。妇人已经有两个孩子,但她意外怀上了第三个孩子,家庭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那时,这位妇人来到这家商店,忧心忡忡地诉说自己的窘境。妇人感到无助,她和丈夫面临着困难的经济状况,不知道如何应对。 然而,这对商店的夫妇并非只是听听而已。他们关心地细心聆听妇人的困境,然后为她制定了财政计划,鼓励她勇敢面对这个窘境。他们并未替她做出决定,但提供了无私的支持和建议。 这位夫妇的善意的帮助改变了妇人的命运。她坚强地生下那个意外怀上的孩子,度过了困难的时光。 当妇人告诉士兵的母亲正是当时她肚中的孩子救了她的儿子时,士兵的母亲受到深深的感动。她理解了为什么这位妇人如此熟悉,她们的相遇不仅是巧合,更像是一种命运的安排。 因为士兵母亲的支持和帮助,当年那个腹中的生命得以诞生并成长。22年后,妇人的儿子救了妇人的儿子,成就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这两位母亲相拥而泣,认为这是上天安排的神迹,提醒人们无私地帮助他人,总会有一天得到回报。@ 责任编辑:方远

动非分之念 书生从才貌双全到双目失明

作者:古道 《寿康宝鉴》里记载的一个因果故事,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故事中这位男子的行为,在现代人眼里,不仅不算啥错误,很可能还会被人以“痴情”“追求爱情”等来看待,会看成一段有“浪漫情愫”的“暗恋”及“美好回忆”。可是,他的行为却遭到了天谴恶报。 我由此认识到,现代人道德下滑已经很严重了,对待男女婚恋的观念也严重变异了,已经分不清是非好坏了。但天理可不是随着世风而变迁的。 从这个故事的具体情节,我还体会到:别人的东西别去想,想了也是动“贼心”。不但“贼偷”的行为不行,“贼惦记着”的思想也不行。 下文就分享这个故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思考,怎样做才是顺应天理,符合神给人定的规矩,从而不损自己的福德。 蓝润玉,弱冠年少,即已才华横溢,相貌丰姿卓越,他的同学都认为,他将来必定是金马玉堂,富贵人间。 他的家与某尚书家为邻,尚书有个女儿,已许配人家,但尚未出嫁。该女才色,倾动一时。蓝润玉偶然在该女坐车时见了一次,归而渴想。 有一日,他闲步来到后园,听到隔墙女子说话声,就搬了梯子窥视隔壁大院。一看,原来就是上车的那个女孩。于是在自己家的大院墙下,偷偷凿去半砖,每天都偷偷看这个女孩。 过了半年女孩出嫁了,蓝润玉也就再也没机会看女孩了,非常的忧郁和惆怅。于是,就写了一首《长相思》词。他的一位朋友发现了,二话没说,就把词投入火中烧了,并告诫蓝润玉,此事万不可再跟其他人说,因为与阴德有大牵累。蓝润玉笑这位朋友迂腐。 后来到了考试时,蓝润玉梦见有神把自己的眼睛给挖掉了,醒来后感觉眼睛很疼,两只瞳孔如针刺般,不能睁眼,因而交了白卷。回到家里,疼痛不止,遂双目失明。等到放榜时,那位烧《长相思》词的朋友,金榜题名。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热门文章